长按二维码
关注湘图君
微信号:湖南图书馆
ID:hntsg1904
作者:柳建球 插画:刘可欣
《晚情周刊》的主编曾继祖老先生,生于1934年,曾于1949年参加解放军四野战军46师,并在湖南和平解放时充当进长沙城大军的先头部队的小鼓手。
他是个博学多才,有着一肚子故事的人。在我们共事的10余年中,他曾给我们讲过许多有关长沙的老故事。
我特将他讲的南门正街和九如斋的故事记录整理如下:
小时候,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时,我们会搬来小圆桌,插上香烛,摆上几碟月饼、莲藕,拜月宫娘娘。
然后边尝月饼,边听母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说起月饼,我便想起了南门正街和九如斋。
九如斋的起源
解放前,从南门口进城便是南门正街,俗称南正街,全长1000多米。
穿过坡子街和红牌楼,与端履街、万寿街相接,之后才是八角亭。
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五一大道时,端履、万寿两条街被挖直与南正街相连改名为黄兴南路。
当时的南正街是极繁华的,当年称南货一条街,几家大南货店如三多斋、三吉斋、三元斋、稻香村都集中在这条由南至北的街上。
特别是开设在八角亭三尊炮巷口的九如斋更是名震湘城。
那几年,我住在碧湘街,因八角亭是绸缎一条街,母亲带我去逛绸缎、布匹店,顺便总要拐进九如斋买些糕点,久而久之,我便对九如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恰好,我的一位邻居便在九如斋管理账务,闲时常在我家聊天,从这位老先生嘴里我开始知道不少九如斋的故事。
公元1915年,有一位在八角亭经营绸布业的商人饶菊生见南正街上三多斋、三吉斋、三元斋生意兴隆,也想开一家南货店与三家店平分秋色。
在和亲朋好友商议后,引用《诗经》“天保九如、人和世盛”之意,将店名取为“九如斋”,既有福寿延绵之意,又含有三三如九,超过三家店铺之意。
公元1915年10月15日(民国四年),九如斋正式鸣炮开业,据邻居老先生讲,当年绸布业、南货业、烟酒业数以百计的老板们前去祝贺,黄包车从八角亭排到了端履街、万寿街、南正街。
一时人流如织,交通为之闭塞,长沙街头鞭炮鸣放之硝烟久久不散,有伸手不见五指之势。
饶菊生任九如斋经理后,一心想成为南货业界的首领,便雄心勃勃地苦心经营,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经营方法。
老先生说:“生意无巧,人齐货饱。”
饶菊生知道,要做到货饱,首先要有充裕的资金。开业几年后,他便于1931年春重新集股10万银元成立“九如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湖南省政府经济部立案注册,同时从上海、广州请来名师生产长沙从未有过的糕点,制作上重视色、香、味。改进装潢,加强对食品的宣传,请宣传队上街吹吹打打,招徕顾客。
说到宣传队,我最熟悉了。
那几年,我还只有七八岁,每逢九如斋的宣传队从八角亭南下,穿过端履街、万寿街、东西牌楼、南门正街时,我总会跟在乐队后面跑,一方面接些由宣传队的小姐们免费散发给围观群众的牛奶法饼饱享口福,同时也踏着那“三、三、二、一,七、四、二、一”的鼓点,跟在后面凑热闹,这也影响到了后来我在妙高峰中学读书参加校乐队和参军后文工团的鼓乐生涯。
九如斋的点心
因为是熟客,又加上有账房先生这位老邻居。我母亲到九如斋购物,总会受到饶老板的热情接待。
其实,饶菊生是在极力改善服务质量,不但对顾客热情,对那些拉顾客进店的黄包车(人力车)夫也是笑脸相迎、茶烟招待。促使这些人成为九如斋的义务宣传员。
文革10年,我在太平街食品公司任职工业余学校教师时,认识了一位在福星街开炒货店的王嗲。
王嗲年过花甲,他告诉我,他的炒货技术,便是年轻时在九如斋当学徒时学的。
他说:“九如斋的业务范围广泛,公司设本炖、广炖、酱油、罐头食品、蜜饯、名茶、机面等8个作坊,下设了3个分公司,是长沙市的大户。当年该店经营的商品达2000多种,大凡南北特产、山珍海味、中外名烟名酒、罐头食品、糖果饼干等应有尽有。”
位于五一广场的九如斋二店(图源网络)
九如斋的作坊,根据不同的季节生产不同的时令糕点:
夏季有绿豆糕、潮糕、清凉糕,
冬季有酥糖、焦切片、寸金糖,
春节有年糕、元宵、八宝饭、甜酒等,
端午节有各种粽子,
中秋节有各式月饼。
在接待顾客方面,九如斋商店设有内堂,冬天备有围炉,夏天备有风扇,配有专职的服务员招待茶、烟、糕点,不论是在内堂,还是在外堂,营业员都会含笑接待生意。
对军政机关、商界大户,送有购物折,随时凭折购货,上折登记,待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时一并结账。
门市部零售的法饼、瓜子、花生米等商品,则是薄利多销,广招顾客。
九如斋的糕点最重质量
文革十年,妻儿从乡下进城,因无处可居,福星街炒货店王嗲接我们到他店里暂住几日。
那几天,王嗲说起了那些年在九如斋当学徒的所见所闻:
九如斋自制食品,必选用上等原料。
面粉用头牌粉,食糖需色白质佳,糯米选用江西万载所产“十字糯”和浏阳所产“桐子糯”,上半年购进加工粽子,下半年购进加工年糕元宵、制糕点。
月饼用的桂花糖、玫瑰糖,在桂花、玫瑰花开花季节收购配置,备一年之用。
没有好原料,宁可停产该项产品,因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优良。
为了保证糕点的新鲜可口,采取随卖随制,随制随卖。
对火色不匀,规格不合及破碎糕点、饼干,划特价出售。
著名产品有辣椒油、菌油、五香牛肉干、伊府鸡丝面、光酥饼等。
九如斋在每年农历九、十月间,派技师去湘西山区收购新鲜寒菌,挑选菌盖2至4厘米的扣子菌,洗净晾干,用优质菜油就地加工炖制菌油罐头。
王嗲说这样制成的菌油菌质柔软松脆,味道鲜美,享誉三湘,销及京沪。
这些风味食品给九如斋食品店增添了声誉,至今尚有不少远在外乡的老长沙人总在念叨九如斋,他们念叨的当然不是取自“诗经”中的九个“如”字招牌,而是九如斋食品厂生产的名牌特产,故乡风味食品。
从药王街到八角亭这段黄兴路,九如斋总店就在街那头(图源网络)
爱国商人饶菊生
九如斋生意兴隆,在饶菊生老板的经营下,从开业的14个店面,1个门市部,1个作坊,发展到拥有400多名工人,8个作坊,逢年过节还要加雇临时工200多名,每日营业额高达10000多银元。
九如斋总公司设在八角亭,另在药王街设一分公司,中山路国货陈列馆设二分公司,中山路设三分公司,南门正街设立市经营总部,1938年文夕大火前还在药王街口开了一家大型子公司,但在文夕大火中九如斋付之一炬。
第二年下半年,饶菊生徐图复业,在碎瓦颓垣的中山路三分公司原址惨淡经营,因陋就简,重新开业,由于牌子老信誉高,生意十分兴隆。
一年后,又将八角亭的总公司恢复。
到1944年,日本鬼子第四次攻打长沙,九如斋又遭变故。
据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长沙日报》载:“去年沦陷,九如斋货物均未运走,敌人将货物全部搬走。伪市长唐令欧打听到饶菊生是南货业巨擎,避居卯田,暗地找人与他联系,要他回城复业,许将九如斋没收之货,作价归还。饶菊生和九如斋同仁出于痛恨日本侵略者的爱国热忱,甘愿过艰苦生活,也不为所动。”
重振九如斋
解放战争胜利后至改革开放初期,九如斋虽然公私合营,但盛况依然。
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黄兴路扩建,五一路拓宽,立交桥涌现,东汉名城等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民营食品工业犹如雨后春笋,发展态势喜人。九如斋这家百年老店终因体制所限,无力回天。
先是位于走马楼的食品厂拆除,步行街改扩又拆除了药王街一分公司,黄兴中路拓宽,总店从此留得虚名,而五一广场东汉名城、平和堂超市拔地而起,九如斋的最后两个基地彻底消失,时任九如斋总经理的周介鑫也只能空有满腔抱负。
当历史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年头,企业改制开始全面实行。
九如斋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便以独立法人资格,接过了名存实亡的九如斋这块历经百年的名牌,重新组建了九如斋食品店,改名为“长沙市九如斋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重新组建后的九如斋继承了饶菊生的经营风格,将主要力量放在开发生产湖南的特色产品上,以传统的工艺融入现代休闲风味,精心研制中西结合的产品,使其口感独特绝妙。
但是,与当年饶菊生经营九如斋的鼎盛时期相比,现在的九如斋已元气大伤,仅能维持几十位员工的吃饭问题。
这几十年来,我与九如斋结成了至交密友,对在艰难中奋力拼搏的九如斋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正如好友杨建煌所说:“就其规模和职工队伍,生产经营场地,现在的九如斋的确无法与饶菊生前辈那时相比了。但我坚信只要狠抓精兵简政和企业管理、抢抓新产品开发,九如斋会有腾飞的一天。”
长按二维码
关注湘图君
微信号:湖南图书馆
ID:hntsg1904